留置针贴是用于固定留置针(又称静脉套管针)的敷料 ,通常由胶带、吸水垫和离型纸组成。留置针是一种可在静脉中留置数天至数周的输液针头,适用于长期输液或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情况。而留置针贴作为配套使用的敷料,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留置针贴的作用
- 固定留置针:这是留置针贴最主要的作用之一。它能将留置针稳稳地固定在皮肤上,防止留置针在患者日常活动中脱落或移位,确保输液过程能够顺利进行。例如,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慢性疾病患者,如慢性肾病、心脏病患者,留置针贴配合留置针可减少反复穿刺,让治疗更顺畅。
- 保护穿刺部位: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的细菌、灰尘等污染物接触穿刺部位,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。这对于免疫力较低的患者,如老年人、儿童以及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尤为重要。
- 吸收渗液:留置针贴上的吸水垫能够吸收穿刺部位渗出的液体,保持皮肤干燥。干燥的皮肤环境不利于细菌滋生,进一步降低了感染的可能性,同时也能让患者感觉更加舒适。
- 便于观察:部分留置针贴具有一定的透明度,方便医护人员随时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,比如是否有红肿、渗液等异常现象,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。
- 提醒功能:留置针贴上的文字或图案可以提醒患者和医护人员,避免意外拔除留置针。特别是对于儿童等好动的患者,醒目的标识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。
留置针贴的适用人群
- 长期输液患者:像慢性肾病需要定期透析的患者,频繁的透析治疗需要稳定的静脉通路。留置针贴配合留置针,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,保障了输液治疗的连贯性。
- 需多种药物输注患者:病情复杂、需要持续输入多种药物的患者,留置针贴可保证输液的连贯性,避免因多次穿刺耽误治疗。不同药物可能对血管有不同的刺激,留置针和留置针贴的使用能减少血管反复穿刺带来的损伤。
- 特殊人群:儿童和老年人是受益较大的群体。儿童天性好动,普通输液方式容易因活动导致针头移位,留置针贴能更好地固定针头,减少儿童重新穿刺的痛苦和恐惧。而老年人血管脆弱,反复穿刺易损伤血管,使用留置针贴可保护血管,提高输液安全性和舒适性。
留置针贴的粘贴步骤
- 准备工作:在成功完成留置针穿刺且确认无渗血等异常后,选取合适尺寸的留置针贴。合适的尺寸是保证粘贴效果的关键,太小无法完全覆盖固定,太大则可能在患者活动时松动或粘贴不牢。
- 开始粘贴:手持留置针贴,有粘性的一面对准穿刺部位,让留置针的针座位于留置针贴的居中处。将留置针贴的一端轻贴在皮肤上,随后缓慢抚平,向另一端延伸粘贴。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产生褶皱或气泡,特别是针座周围,要确保粘贴牢固。
- 然后按压:粘贴完成后,按压留置针贴的边缘,使它与皮肤充分贴合。要关注观察窗口等关键部位,保证其平整、清晰,便于后续观察穿刺部位情况。
使用留置针贴的注意事项
- 皮肤准备:粘贴前,务必保证穿刺部位的皮肤清洁、干燥。若有毛发,可适当清理,否则可能影响粘贴效果,在揭除时还可能引起疼痛。
- 操作轻柔:粘贴时动作要轻柔,防止过度牵拉皮肤,以免引起留置针移位。
- 患者指导:告知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相对稳定,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扭曲肢体,降低留置针贴松动或留置针脱出的风险。
- 定期检查:医护人员要定时检查留置针贴的粘贴情况,留意穿刺部位有无红肿、渗血、渗液等异常。若发现问题,应及时处理。例如,如果发现贴膜有卷边、松动或潮湿等情况,应及时更换。
- 正确移除:移除留置针贴时,要顺毛方向,一手轻压住贴膜,一手轻轻在外拉直延伸,让贴膜与皮肤表面分离,持续此方式,边压边拉,即可慢慢将贴膜移除,注意不要扯掉覆盖在其下的导管或器械。